开启辅助访问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刺尾巨蜥

0 / 777
admin 发表于 2021-8-27 10:20:2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动物星球|中国宠物行业云媒体资讯服务商

刺尾巨蜥

刺尾巨蜥
【刺尾巨蜥品种简介】
  刺尾巨蜥属于巨蜥属的蜥蜴,刺尾巨蜥是以陆地生活为主,四肢非常强壮,主要分布在澳大利亚。刺尾巨蜥共有三个亚种,总长度为60-70厘米。
  中文学名:刺尾巨蜥
  拉丁学名:Varanus primordius
  界:动物界
  门:脊索动物门
  纲:爬行纲
  目:蜥蜴目
  科:巨蜥科
  属:巨蜥属
  种:刺尾巨蜥
  亚种:3亚种
  命名者及年代:BOULENGER 1885
  英文名称:Ridged Tailed Monitor


【刺尾巨蜥外形特点】
  刺尾巨蜥属于巨蜥属的蜥蜴,值得注意的是,刺尾巨蜥的雄性比雌性超重42%以上,所以在体重方面玩家需要注意性别。刺尾巨蜥的尾长,但是不易断裂。
  刺尾巨蜥是一个体型中等大小的巨蜥,共有3个亚种,总长度在60-70厘米。头部以暗褐为底色,并布有黄色或乳白色斑点,可延伸至颈部而形成接续的直纹。暗褐色背部布满由无数的小到中型浅棕色和黄色的眼状斑点,在眼状斑纹的中央位置上,覆有1~2枚暗褐色鳞片。背部的纲目上,带有黄色或乳白色斑点。鼻孔浑圆,位于眼睛至吻部间之中央,开口朝向侧方。尾部的鳞片具有棘状突起。
  刺尾巨蜥具附肢2对,具外耳孔,鼓膜位于表面,眼具活动的眼睑和瞬膜(第3眼睑)。舌发达,扁平而富肌肉。下颌骨左右两半靠骨缝牢固相联,口的张大有限。体内有前肢带和胸骨,肾脏后伸,甚至超过泄殖肛腔的水平,两侧对称排列。全身都有布满了较小而突起的圆粒状鳞,成体背面鳞片黑色,部分鳞片杂有淡黄色斑,腹面淡黄或灰白色,散有少数黑点,鳞片为长方形,呈横排。幼体背面黑色,腹面黄白色,两侧有黑白相间的环纹。四肢粗壮,指(趾)上具有锐利的爪。尾侧扁如带状,很像一把长剑,尾背鳞片排成二行矮嵴,有肛门前窝一对。


【刺尾巨蜥饲养环境】
  刺尾巨蜥人工饲养的比较少,由于刺尾巨蜥的总长度在60-70厘米,所以为它们准备一个适合的活动空间是非常重要的。刺尾巨蜥主要以陆地生活为主,可以参考其野生环境为它们布置人工饲养环境。
  生活在野生环境下的刺尾巨蜥最常见的生存环境是落叶,半落叶,常绿的热带雨林。也可在较为干燥的沙漠环境中生存。以陆地生活为主,喜欢栖息于山区的溪流附近或沿海的河口、山塘、水库等地。刺尾巨蜥在遇到敌害时有许多不同的表现,如立刻爬到树上,用爪子抓树,发出噪声威吓对方;一边鼓起脖子,使身体变的粗壮,一边发出嘶嘶的声音,吐出长长的舌头,恐吓对方;把吞吃不久的食物喷射出来引诱对方,自己乘机逃走等等。但更多的时候,是与对方进行搏斗。通常将身体向后,面对敌人,摆出一副格斗的架势,用尖锐的牙和爪进行攻击,在相持一段时间后,就慢慢地靠近对方,把身体抬起,出其不意地甩出那长而有力的尾巴,如同钢鞭一样向对方抽打过去,使其惊慌失措而狼狈逃窜,甚至丧身于巨蜥的尾下。


【刺尾巨蜥喂食要点】
  刺尾巨蜥的雄性比雌性超重42%以上,所以在喂食的时候需要注意它们的性别来给予食物。由于刺尾巨蜥在人工饲养上并不是非常普及,所以,我们可以参考野生环境下刺尾巨蜥的食物来喂食。
  刺尾巨蜥昼夜均外出活动,但以清晨和傍晚最为频繁。虽然刺尾巨蜥的身躯较大,但行动却很灵活。野生环境下的刺尾巨蜥主要以昆虫,蜘蛛,小壁虎和石龙子为食,还会捕食鸟类、昆虫、蛙、蛇、鼠及各种动物的卵等。
  (以上内容援引:波奇网)


【免责声明】: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或由会员发布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动物星球网站赞同其观点,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,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拨打电话02584233735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发表新帖 客服
微信
手机
回到顶部